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5-05-20 11:54:40
教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教学设计1

今天有幸参加了XX市小学英语教师阶段性培训,聆听了刘**老师讲解的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对于新任教师的我而言,这样的培训正是一场及时雨。

刘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学活动设计有以下几项要点:

1.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即要利用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引导我们的教学。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低年级的孩子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面对不认识的单词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时就需要英语老师鼓励孩子们利用学过的汉语拼音的某些拼读方式去试着拼读单词。随着拼读次数的逐渐增多,渐渐地学生自己就会从汉语拼音拼读方法中摸索出一套英语单词的拼读方法,再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心里也不会害怕了,同时这也对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

2.学生的.动机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中动机的定义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意愿,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才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而这种动机的激发离不开老师的激励,比方说,上课时单纯的传授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无知”一下,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学生为了能够给老师“上课”而认真学习,努力思考,激发出了他们想要学的动机,知识的传授就变得有趣多了。

3.学生认知的方法影响他将来的学习方法。学习中仅仅有动机是不够的,还要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是由具体认知过渡到抽象认知,或者是由抽象认知过渡到具体认知,或者是两种方式交互进行,都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方式。

4.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比较直接,认识事物时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多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来讲授课程,就英语学习来说,图片、声音及动画可以将抽象的单词、句法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挖教材,认真研究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争取让孩子们乐学、好学英语。

教师教学设计2

一.活动目的

教学设计是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的蓝图,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为了更好的推进电子备课,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根据教科室工作计划,决定举行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9至6月1日

三、活动形式

本次教学设计评比采用非现场形式,每备课组或个人送交一篇教学设计参加评比。教学内容自定,电子稿送交邮箱。

本次评比以教研组为单位,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若干名,学校颁发证书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参加人员

全体一线教师

五、比赛要求

1.各参赛教学设计,要以学校提供的教学设计模板为蓝图,进行设计。

2.教学设计要符合学校实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案。

3.参赛教学设计主题明确、材料详实、系统多元、跟进提升。

教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比赛活动情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考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 ……此处隐藏14895个字……p>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练习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新授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教师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读童话、编童话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2、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

3、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的`意识

教学重点

激发编写愿望,围绕习作要求编写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为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

二、写法点拨,具体指导。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1、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吧。

2、默读出示习作要求。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

1)你选的是哪三位呢?

2)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3)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

4、指名交流,师生评议。板书童话四要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1)为了把童话编得更精彩,你还有什么秘诀要告诉大家呢?

5、师小结:

编故事时,为了把故事编得条理清楚,我们除了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有几个小动物,在干什么事情之外,注意,还要按照事情发生的一定顺序把事情说清楚,最好能说明一个道理哦(板:道理);最后,我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下面我们就沿着这条思路去具体编,看谁编的故事别人最喜欢听。

三、创编故事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议习作。

1、佳作展示,师生共评。

2、修改童话。

五、作业:

1、继续编写童话故事。

2、把童话故事说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编写童话故事

时间

神奇地点有趣人物

想想事件

道理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教师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喜欢小鸭,明白小鸭喜欢游水。

2、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尝试涂色。

活动准备:

1、小鸭子玩具一只。

2、水池形白纸若干。

3、白色或黄色纸制小鸭若干。

活动过程:

1、和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今日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孩子在猜谜中,熟悉小鸭子的特征。教师:“小鸭子说,你们和我一齐玩吧。”教师指导幼儿学小鸭子走路,学小鸭叫。在玩耍中,让幼儿了解小鸭子的特征,激起对小鸭子的喜爱之情。

2、为水池灌水。

引发情景,教师:“小鸭子在我们那里玩累了,它想游泳了,它来到我们的水池边一看,里面没有水了,怎样办呢?”幼儿:“我们帮它放点水。”教师:“我来放点水吧。”教师用蓝色的蜡笔从水池的底部涂起,并形象地发出咕噜噜的流水声,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桌上也有小水池,你也让你的.小水池装满水吧,那么小鸭子就会到你的水池里来游泳了。

3、幼儿涂色。

教师指导幼儿用蜡笔在水池形纸上涂色,指导重点:将颜色涂满,教师:“小朋友,水池里的水越满,小鸭子越喜欢来玩哦。”

4、带小鸭子一齐玩。

教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没个小朋友的水池里都游来了一只小鸭子,你们能告诉我你的小鸭子都在干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你们猜猜我们把这只小鸭子放到水里,会怎样样?”一齐将玩具鸭子放到户外的水池里,结束本课。

《教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